音像书城主要为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提供由环球、先恒、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音像公司等出版社的经典作品,请购买正版。

商品类型:.关键字:.书名.作者/主讲.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像书城>>琵琶>>音乐图书>>琵琶曲论选
点击查看大图片
  • 琵琶曲论选

  • 作者/主讲:任鸿翔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 定价:¥13元优惠价:¥13元省:0元
  • QQ在线咨询

温馨提示:您在下单购买前,请先联系在线QQ客服,查询库存及发货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介绍:

在我国门类甚多的民族乐器中,我选中了学习琵琶,并作为一生的事业追求,因为它有类似七弦琴的空灵、淡远、含蓄、文雅、深厚的气质,又具有中国民间轻快活泼、热情奔放与广大人民群众情感相依的品格;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皆可操之,阳春白雪、乡音礁唱皆可奏之;既具演奏旋律的良好表现力,又具有演奏多声的广阔前景,既能奏十二平均律又能奏纯律音乐,古今中外、文武双全。所以说琵琶这支可爱的乐器有开放的气派、容纳的胸襟,它站立在古老的东方而面对世界、面对21世纪、面对未来。 琵琶二字,在中国古代是模拟演奏手法的形声字,右手向前弹出曰“琵”,向后弹进曰“琶”,是弹奏中的两种基本技法。凡是用这两种技法抱在怀中弹奏的乐器,在早期人们都统称为琵琶。从琵琶音箱形制和来源考查,可以分类两种类型。一类是圆形音箱的琵琶,相传在秦末筑长城时(约公元前217年)人们在鼓上安上弦,改造成的拨弦乐器,称做“弦鼓”,后世亦称秦琵琶。之后约在公元前105年,人们参照琴、筝、筑、箜篌创造的一种圆形长柄四个相、四条弦、用拨子演奏的琵琶,约在350年前后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北方,551年又传到南方,隋唐时期更为广泛流传,成为歌舞音乐的重要乐器,因其头部向后弯曲,以区别于当时直柄圆形的汉琵琶,故名曲项琵琶,因经过龟兹传来,又称龟兹琵琶,直到宋代以后琵琶才专指曲项琵琶,而其圆形形制的汉琵琶称为阮。这是乐器演进中一个重大进展,是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硕果。 琵琶极富音乐表现力,是当时歌舞的主要伴奏乐器,在唐代大曲中就占有着中心的地位,出现了一批琵琶圣手,如裴神符、段善本、康昆仑、裴兴奴、曹刚等,明代以后也出现了很有才华有影响的名字如张雄、李近楼、汤应曾、康海等,他们演奏的技艺在很多史料中得以记载,被人们颂扬。 琵琶自汉唐以来就是秦声的主要乐器之。它与秦筝合为秦声的代表乐器,所以人们直呼它们为秦声,作为北曲弦索调的秦腔,因伴奏以“琵琶为主,所以以前名叫乱弹”。 到元明时期,南北曲对峙而北曲趋于散亡,南曲走向衰势之际,百花怒放的民间地方戏曲也就渐次摆脱两大阵营,先后在各地“自立锅灶”明代中叶时,武功之康海,户县的王九思,亦以瑾党失职,寄其抑郁心情于歌声之中,曾在扶风、眉县、周至、户县、杜陵一带,继北曲余焰与南曲对峙,史称:“康海坐瑾党落职,每与王九思想聚东户杜间,挟声技酣饮,创乐造歌曲,自比非优,以寄其佛郁,后人传相仿效。 陕西自周秦汉唐以来,一直是皇都京畿之地。这里宫殿别馆栉比鳞次,庙宇道德驰骋于里,各种山歌樵唱满山遍野,特别是秦声,历代梨园子弟、文人墨客的归隐、流落,形成了这一带作为历史音乐舞蹈、戏曲的天然宝库。这些厚重的人文积淀、质朴的民风民俗,富丰的热耳酸心、 哀婉苍劲、慷慨激越、凄楚悲凉具有浓重人生情调、最强骚动的生命状态的民主民间音调,为失志遭迁徙的达官贵人解忧寄情于歌声之中,为热爱民族音乐的音乐家们聚集同类、互相学习、自比非优、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他们参考古时的情调、向民间学习,古今并阵、雅俗共赏,学习继承传统,又相传习推而广之。 康海、王九思的主要贡献首先表现在对我国声律学的研究方面;关中一度是中国律学研究的中心,出现过不少这方面的专家;康海的家庭教育和他的刻苦好学精神为他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他还收录、整理了关中民间歌曲并与王九思共同创造了秦腔中的“康王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秦腔音乐与唱腔,它可以和东南沿海一带流行的魏良辅、粮辰鱼创造的昆曲”水磨调“并驾齐驱。自此,中国地方戏曲声腔分为南北二派齐相斗艳,成为中国舞台佳话。其次,康、王不仅和当地戏曲艺人来往密切、情笃意浓,自比优伶、相互琢磨、取长补短,而且有着自己的私人家班,规模十分客观。康、王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结合民间方言,喉转音声、把秦腔的板路移植在眉户的演出中,人们转相习传,推而广之,使这一民间小曲成为当地人们自乐班经常演出的小戏。 我国至明清以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资本主义萌芽成了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影响着音乐艺术的融合与交流。这一时期的杂剧和南戏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整套南曲和北曲间杂使用的“南北联套“形式,反映出南北曲走向融合的趋势,大量民间小戏兴起、民间小曲获得空前发展,曲牌体与板腔体的戏曲业已形成。随着琵琶艺术在数以计百的戏曲剧种、说唱曲种和器乐乐种等多种音乐形式中的广泛运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琵琶名手层出不穷,他们所演奏的曲幕有许多就是从戏曲和说唱音乐中吸取加工发展而来的。一些叙事性的乐曲创作构思也是从它们得到启发的,也可以说一种风格、流派的形成往往都依托一个风格区的戏曲或民间音乐,而这些有益的借鉴、依托使这一时期的琵琶艺术无论北派与南派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和变化获得了新的风格与气质。 当代人应作出当代人的贡献。今天会成为历史,今天奉行的会成为穿,面对21世纪的到来我们这一代应该怎么办?琵琶艺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发展趋于多样化、深刻化,一个人要了解它、掌握它,继承它就必须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在已有的基础上扬弃、发扬、创新,跟着时代前进的脚步,朝着新的目标前进。 一个艺术家总在某些社会条件下创作,也总在某些文艺风气里创作,这个风气影响到他对体裁、风格、题材的取舍,给予他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他的范围。就是抗拒或背弃这个风气的人也会受到它的负面支配,反其道行之也是一种模仿。我们希望有一种直接根植在传统之上但又充满青春活力的琵琶曲的流行,而且越多越好,希望作曲家、演奏家们能在传统音乐韵味和现代气息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希望能听到直接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声音,听到那种地地道道不折不扣但又新鲜活泼的民族之声。常言道:根深叶茂,只有把琵琶艺术之根深深扎在丰厚的民族音乐的沃土里,重视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这期间有民族音乐文化深厚的沉淀。寻找艺术的根,发挥我国地域辽阔有着多种不同民间音乐色彩区的优势,百花齐放的繁荣时代为时不久也。 多年来在音乐艺术院校的琵琶教学中,教育家们也在努力使琵琶教学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创作、移植、改编了一定数量的练习曲,这些练习曲正是对传统教材的补充,它能够有针对性的、集中目标地去解决演奏者学习过程中的某些技法问题,使之获得事半功倍之效。我们不能因为传统乐曲中没有半音阶就不去做音阶练习,它可能帮助学习者突破传统技法之不足,学习和掌握到演奏不常用但却是不可少的新技法,所以重视练习渠的创作与应用,强化一种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时代意识、提高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琵琶这一古老乐器的表现力开拓探寻更大的范围和可能。 在近现代琵琶曲创作中不乏多声的琵琶作品,但大都受乐器本声的局限和演奏技法的缺憾,学习者很难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复调作品,重奏曲的创作、移植、改编正好是针对这一实际的补充。音乐的本质就是谐和;合作意识的培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民间音乐经常充满着合奏精神,经常具有多声音乐的传统,民间音乐的旋律结构就其本质而言并不是单声部,它总是力求采用复调音乐形式。该书中扫编选的重奏曲有的是具典范意义的复调小曲,有的是用赋格形式创作的优秀作品,有的是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奏曲,它们都具有多声的意义,将这些作品改编为琵琶重奏曲有利于琵琶演奏者对多旋律的流动的感受能力、和声听觉、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这也是一种尝试。 在音乐艺术漫长的道路上,我只觉得是刚刚期间跑,在音乐学府莘莘学子面前,我总觉得是刚刚入学的学生,在音乐艺术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我只是一个笨拙的耕耘者。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老师杨少彝先生,感谢诸多前辈对我的培养, 是他们把我扶上骏马并在音乐艺术道路上奔驰,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挚友,是他们鼓励、帮助、支持了我,更要感谢这块哺育我长大的黄土地,是它的乳汁滋润着我的生命、灵性。

内容目录:

前言  
琵琶曲  
独奏曲十首  
1.    渭水情  
2.    明妃怨  
3.    柳青娘  
4.    雁  
5.    小霓裳  
6.    欢乐歌  
7.    雨打芭蕉  
8.    小放牛  
9.    担水  
10.    柳丝  
重奏曲十三首  
1.    赶牲灵(二重奏)  
2.    王三姐赶集(二重奏)  
3.    小赋格——嬉戏(二重奏)  
4.    风竹(二重奏)  
5.    放风筝(二重奏)  
6.    斑鸠调(二重奏)  
7.    木偶戏(二重奏)  
8.    探亲家(二重奏)  
9.    小丑(二重奏)  
10.    玉娇枝(二重奏)  
11.    双合凤(二重奏)  
12.    梭罗河(三重奏)  
13.    抒情赋格(三重奏)  
练习曲二十首  
1.    活指练习  
2.    三、四指活指练习  
3.    节奏练习——黑麻雀  
4.    三连音练习——渴望  
5.    四指轮练习  
6.    打带练习  
7.    移指换把练习  
8.    移指换把练习  
9.    训练快速的练习  
10.    综合练习(一)  
11.    综合练习(二)  
12.    综合练习(三)  
13.    综合练习(四)  
14.    综合练习(五)  
15.    综合练习(六)  
16.    综合练习(七)  
17.    综合练习(八)  
18.    综合练习(九)——小步舞曲  
19.    综合练习(十)——小步舞曲  
20.    综合练习(十一)C小调小前奏曲  
琵琶论  
1.    琵琶教学谈  
2.    论琵琶触弦  
3.    论琵琶弹挑  
4.    论琵琶轮指与摇指  
5.    平湖派琵琶艺术美学思想初探  
6.    论琵琶名曲《平沙落雁》  
7.    平湖琴韵  长安情怀  
附录  
1.    琵琶驺弹多秦声——试评琵琶曲《渭水情》  
2.    谈任鸿翔琵琶新技法之意义  

相关推荐:更多>>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