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书城主要为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提供由环球、先恒、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音像公司等出版社的经典作品,请购买正版。
琵琶传统演奏艺术精髓之流传,主要依靠各个流派的师承亲授。如果没有历代各个流派的琵琶演奏家们一代一代地继承传授琵琶演奏技艺,琵琶这一乐器,也许只能成为博物馆中的一件历史陈列展品而已。因此,今天我们还能演奏琵琶,应归功于历代的琵琶演奏家们。 由于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极为生动感人,尽管在初学时较为难于上手,但是喜欢聆听琵琶乐曲以及学习琵琶的人,一直都很多。过去交通不方便,信息传递也较慢,可是琵琶演奏家们出于爱好,仍然艰辛地互相交流,切磋学习。近数十年来,科学飞速发展,录音、录象技术已经很普及,琵琶的演奏与教学,也可通过录音录象的方式作介绍。 在这一辑《琵琶名曲选浅说》中,共选收了十八首琵琶名曲。在每很艘乐曲开始处,先把这首乐曲的流传概况、曲趣内容、运用指法、如何去表演与练习等,做些重点介绍,然后才是逐句逐音的演释。在某些音乐乐句处,除了讲解为什么要这样演奏之外,还有一些对比介绍,以使学习者从对比演奏的音响效果中,明确为何要作如此演奏的原因所在。 我对演奏琵琶与教学已有五十多年。我愿把自己的点滴心得与经验留给下一代。我已年逾七十,尚能在舞台上演奏:弹挑的强弱既能相仿,也有对比;轮滚等长音指法,还能作流畅饱满而完整的演奏;左手的吟类、推类、并弦类还使用得得心应手、生动有致,富于变化。学生们常说:“教师能演奏的,我们还未学好,还差得很多”。这也许可以说明我的演奏方法还不是纸上谈兵,我的教学方法,还不至贻误后学者。 但愿我今天所著这本《琵琶名曲选浅说》,能为后人继承琵琶演奏技艺有所帮助,为琵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本名曲选浅说,既可作为资料参考,也能为后学者提供一份学习教材。在逐曲讲解之前,对琵琶的历史概况,先作简要的介绍。 根据史书记载,秦筑长城,征集全国各地男性劳动力修造。他们在工作之余,在鼓上架弦弹奏,称做“弦鼓”。后来逐渐形成了直项琵琶,我们称它们问“秦琵琶”。 汉代时,直项琵琶还位定型,式样很多。如音箱有圆形的、梨形的、瓢形的等;音箱的面料,有木质的,有蒙皮的;珍轴有四个、二个、三个、五个、六个、八个的等等;覆手的式样、大小、高低、系弦的方法也不相同;头的式样、大小也有很多种;音柱有十二个;用手指甲弹奏。形制很多,大小各异,我们称它们为“汉琵琶”。 约于公元350年前后随着佛教天竺乐流传,在我国西北地区几北方出现了曲项、四柱、四弦、梨形音箱,斜抱、用拨子弹奏的曲项琵琶(也有曲项或直项、五弦、梨形音箱的五弦琵琶)。这种用拨子弹奏的琵琶逐渐盛行风靡全国。 在右手弹奏方面,直项琵琶是用手指甲弹奏弦的,曲项琵琶则用拨子弹奏。手担与拨弹,数百年间曾引起了一番较量:拨子弹弦发音易于强大(噪音也大),但演奏技法比较简单,变化不多;用手指甲弹弦,当时音量还较弱小,但演奏技法丰富多样,灵活方便。为此,在音量强与弱的对比中,开始时,拨弹者占了上风。有些原用手弹的也有改用拨子弹奏,只有极少数手弹演奏家,经过不断实践与研究,终于用手指甲也能弹奏出较强的音量。从效果出发,手弹法又占了上风,流传至今。拨弹法则逐渐被淘汰,现在只在日本及我国的福建等地区还保留有拨弹法。 在音柱方面,直项琵琶在晋代时已有十二音柱,音域较宽,表现力较强。曲项琵琶开始只有四个音柱,音域较狭。自唐代起在曲项琵琶的四个音柱下面逐渐增加一些音柱;后来,把原有的四个音柱称做“相”,后加的音柱称做“品”。明代琵琶已有四相九品。近代又改用十二平均律半音排列,易于按奏各种调的乐曲,相有六个,品开始是十三个,后增至十八品,先大都是二十五品(乐器厂一般只做二十四品,在二十三品与二十五品之间少了一个半音品,我曾增加成三十品。为了在演奏B、E等调时也能利用空弦散音,易于配用传统汇组指法,我经过多年试制,安装了活动山口。 汉代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说:“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东汉应邵在《风俗通》“枇杷”中说“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枇杷,因以为名,长三尺五寸,法天地与五行,四弦象四时。”这两位汉代文人对乐器名称的文字,一作“批杷”,一作“枇杷”(后从琴字头而写成“琵琶”),稍有出入,但对“批”与“把”相仿于现在称作“弹”与“挑”,则是相同的。唐代以前,用“批把”方式来演奏的各种形状的弹弦乐器,曾都称做“琵琶”,后来才分别命名,如:“秦琵琶”、“阮咸琵琶”、“月琴”、“五弦琵琶”、“忽雷”、“火不思”等,而把“琵琶”这两个字,作为曲项梨形音箱的专用名称,延续至今。南北朝与唐代一些有名的曲项琵琶演奏家大都是胡人,那时也有称曲项琵琶为“胡琵琶”与“胡琴”等的。 演奏琵琶的持琴姿势,古代直项琵琶与曲项琵琶都是横向或斜向左边弹奏的。直项琵琶有十二柱(唐代加成十三柱,宋代有十四柱的),上放音柱之间距离较大,琴柄向左斜向按奏时,左手指易于分开按弦。曲项琵琶只有四个音柱,不用换把,不但可以斜抱弹奏,还可放在后背上站着边舞边弹。后来曲项琵琶增加了品位,如果斜抱着弹奏,换把不太方便,就改成现在直立在腿上抱着按弹了。 琵琶的琴弦,古代大都用丝线。至20世纪50年代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生程全归开始用金属弦。丝弦的音色古朴纯美,但音量教为弱,也易起毛(按音就会偏高)与断裂。金属弦的音量较强,余音较长,也不易断裂,但多少含有金属音色。现在大都改用金属弦。琴弦是琵琶的发音体。当指甲弹拨琴弦时,弦的有效部位产生振动;琴弦下端穿系在覆手上,覆手则贴在面板上;面板内腔有两条横梁与三个音柱;面板的周缘与背板的内子口相贴;弦身受到振动后,通过覆手,即使面板等起到振动也传导至内腔共鸣箱中产生共振,以使扩大音量。我们在不断实践与改进中,把有效弦长的长度加长一些,对覆手的用料(过去用象牙、牛角、木料等)改用竹料,覆手的大小、高低、位置以及两条横梁的位置与粗细厚薄,三个音柱的大小与位置,面板各部位的不同厚度,内子口的不同深度等都曾做过无数次的试验,以使尖、堂、松、脆、爆五种音色兼而有之,也就是能使其发出富有金石之声的音响效果。这是对琵琶音色上的改进,与古代以及日本现存琵琶的音色(较浑厚而空,即只有堂与松的音色)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长期封建统治时期,琵琶流传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但在各代琵琶家的努力下,留有一些传统名曲。这些琵琶名曲,由于它们富有感染力,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间,有些帝王也很喜爱琵琶,在其统治时期,琵琶艺术也就得到较大发展。例如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周武帝。至唐代,琵琶更为昌盛。开国皇帝李世民,爱好音乐,曾亲自主持修改《秦王破阵曲》。他写的琵琶诗,对汉代王昭君深表感叹惋惜。宋太宗也喜爱琵琶,曾作“琵琶独奏曲破”十五曲。 元代著名琵琶家有李宫人,当时的文人如袁桷、王士熙都曾写诗称赞她是琵琶第一书、元代的王昭君。元代人创作了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流传至今,是现存琵琶谱中最为古老的乐曲。 明代琵琶名家有张雄、钟秀之及查八十。明末清初的琵琶家有通州人百在湄及其子。 清代初中期,琵琶分有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浙江陈牧夫为代表,北派以直隶王君锡为翘首。清代中期以后,大都集中于南方江、浙一带,形成了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崇明派等。近代有汪派。
写在前面的话
阳春白雪
小阳春
思春
陈隋
汉宫秋月
寒鸦戏水
飞花点翠
虚籁
大浪淘沙
昭君出塞
龙船
出水莲
陈杏元和番
高山流水
秋思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
海青拿天鹅
相关推荐:更多>>
CD-DSD琵琶绣韵(佰乐乐典琵.
价格:¥20元
琵琶随想曲十五首
价格:¥25元
琵琶流行金曲99首
价格:¥26元
少儿琵琶教程(CD)
价格:¥26元
名师出高徒-琵琶必学教程(.
价格:¥56元
琵琶考级训练问答/器乐考级.
价格:¥23元
琵琶:康定情歌(CD)
价格:¥17元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