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书城主要为音乐爱好者、学习者提供由环球、先恒、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北京音像公司等出版社的经典作品,请购买正版。

商品类型:.关键字:.书名.作者/主讲.出版社.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网上音乐学院>>音像书城>>声乐>>音乐图书>>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
点击查看大图片
  • 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

  • 作者/主讲:胡企平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 定价:¥38元优惠价:¥36元省:2元
  • QQ在线咨询

温馨提示:您在下单购买前,请先联系在线QQ客服,查询库存及发货方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内容介绍:

序 应有勤 中国古代律学,人称"绝学”,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学科门类。在音乐理论界极少有人把精力投在律学上,有人甚至断言:真正懂得律学的人是屈指可数的。"绝学”绝在何处?其一,律学不仅包括律制、生律法、音律的数理计算、律学史等内容,而且还与古代的数学、天文、历法、占卜、军事、政治等领域的各种问题相关,甚至与关乎国计民生的计量科学有着直接的密切联系;其二,就像制定一项政府法令那样,历史上新的朝代建立后几乎都要请乐律家制定新的律制,许多王朝的史书又都把律制和历法合起来作为《律历志》来记载;其三,律制不仅仅是阐明和规范音律的音高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它还与人的音响心理、音阶的构成直接相关:周代军队出征前要由大师拿着律管,听士兵的呼声,比照呼声的音高来预卜未来战争的吉凶。诸如此类,都使中国律学显示出与其他学科种种不同的奇妙和魅力。 建国以来,第一本以《律学》为书名的专著是缪天瑞先生的杰作。然而,"律学”一词要准确地翻译成英文却是件令人头痛的事,意味深长的是,"律学”的英文名词temperamentology是一位中国人创造的,这个名词居然为国际音乐学术界所承认,这也标志着我国的这门"绝学”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这位中国人便是陈应时教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的胡企平博士是陈应时教授的高足,《中国传统管律文化通论》是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修订稿。

内容目录:

引言注释,
上篇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章 什么是中国古代管律文化
第一节 对管律定义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认识剖析
(一)现代律学中的律、律制、音律、律管与管律的定义
(二)我国古代“律”字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三)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律管——兼谈对律管的界定
结语
第二节 什么是中国古代管律文化?
(一)古今中外所取的文化含义说探微
(二)何谓管律文化
结语
第一章注释
第二章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方法论刍议
第一节 对中国古代管律文化进行研究的价值和作用
(一)对中国古代管律文化进行研究的意义
(二)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现状
(三)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管律文化传统
第二节 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的整合方法论刍议
(一)进行“中西管律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二)对中国古代管律文化研究采用整合方法的讨论
结语
第二章注释
中篇 关于我国古代律管起源的研究
第三章 我国古代律管起源的背景与条件
第一节 关于伶伦造律的传说
(一)《吕氏春秋·古乐》篇在先秦管律文化文献中的意义
(二)从《吕氏春秋·古乐》篇发表的年代出发,进行先秦管律文化史源起的顺向和逆向考察的意义
第二节 传说中的“伶伦造律”前吹管乐器的考古发现
——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互相释证(上)
(一)史前考古发现中的吹管类乐(法)器所处的历史阶段和社会艺术形态探微
(二)从吹管乐(法)器的考古发现谈“伶伦造律”前的准备
第三节 传说中的“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的文化释义
——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互相释证(下)
(一)“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确有其人其事吗?
(二)“伶伦截竹定律”需要走多远?——“昆仑之北”
与“大夏之西”释义
结语
第三章注释
第四章 传说中的“三寸九分”考
第一节 “三寸九分”为何世人争议(明代以前)
(一)“三寸九分”是黄帝律尺九进位值制的结果吗?
(二)“三寸九分”与八十一分黄钟律数、九寸黄钟之关系
(三)评朱载堉对黄钟律数八十一分与黄钟律管“柜黍九十分”之说的整合
第二节 “三寸九分”为何世人争议(清代以后)
(一)清代以后人们对“三寸九分”争议的主要原因辨析
(二)对自清代以来有关“三寸九分”争议的评述
结语
第三节 “三寸九分”与还原法研究
(一)对“三寸九分”律管还原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二)前人对“三寸九分”律管的还原研究
结语
(三)笔者对“三寸九分”律管的还原研究
实验一
小结(1)
实验二
小结(2)
实验三
结语
第四节 对“三寸九分”管长尺度公诸于世的文化背景之认识
(一)对竹律管诞生过程的辨析
(二)对伶伦造“三寸九分”竹律管过程的推测
(三)伶伦定“三寸九分”竹律管的社会与文化背景研究
——兼谈伶伦造律,截取“其长三寸九分”度量值的意义
结语
第四章注释
下篇 我国古代管律在各常用律制上的实践与探索
第五章 我国古代管律在十二律制中的探索
第一节 “同律”之辩——兼论阳律阴吕之本
(一)“同律”问题的由来
(二)伶伦造律管的依据是什么
(三)“六间”在古代十二律学说中是有来由的吗?
(四)释六律六吕
(五)“同”与“律”之辩
结语
第二节 对8.71(寸)与3.9(寸)是否为同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考证
(一)“黄钟长八寸七分一”是先秦管律中完全正确的黄钟宫音管长吗?
实验一
结语
(二)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公诸于世的文化背景之认识
结语
第三节 释9∶4——同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经验值公式的由来
(一)9∶4——同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经验值公式问题的提出
(二)9∶4是否能被认定为两支同径管相对准确的倍半相生管长比之经验值公式?
实验二
(三)对谁是两支同径管倍半相生9∶4经验值公式发现者的逆向考察
结语
第五章注释
第六章 我国清代管律在七律制中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节 论“康熙十四律”
(一)康熙为什么要敕撰《律吕正义》?
(二)何为“康熙十四律”?
(三)前人对“康熙十四律”问题的评价
第二节 对康熙“正律审音”篇理论的研读
(一)康熙“正律审音”的第一件事——躬亲累黍定黄钟律管
(二)康熙对黄钟律管圆柱形体积的计算
(三)康熙“正律审音”的目的——是建立阴阳七律制管律体系
第三节 对康熙“正律审音”的制管验声
(一)对康熙黄钟今(清)尺与公尺换算之考证
(二)对康熙1∶1正黄钟同径异长律吕之管数据的考证
(三)对康熙1∶1正黄钟同径紫竹律管阻律均、阴吕
均的制管验声
(四)对康熙同形(今称:异径)律管阳律均、阴吕均的制管验声
(五)对康熙正黄钟和三倍黄钟阳律均、阴吕均同径黄铜律管的制管验声
结语
第六章注释
总结论
总结论注释
附录Ⅰ:部分制管验声频率表
附录Ⅱ:本文参考书目
附录Ⅲ:本文参考学术论文举要
后记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方法广告服务友情链接付款方式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学院客服:在线客服点这里  家教专员1:业务咨询点这里  家教专员2:业务咨询点这里  学院业务:业务咨询点这里

电话: 17701034448 邮箱: cn010w@163.com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京ICP备09108194号-3

Copyright©2006-2021 www.cn01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14号

收缩

学院网在线客服

  • 学院客服一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学院客服四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电话:17701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