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多:音乐是生命的升华
2010/7/27 13:16:33www.cn010w.com点击:2624次
只是听说阿巴多几年前生了场大病,假如不是看了这张影碟,却很难想象病魔在这位意大利名指挥身上烙下了如此深刻的痕迹。
贝多芬的《第二交响曲》依然浪漫冲动,《命运交响曲》依然悲壮昂奋,但指挥这两部名曲的阿巴多却不复当年的优雅从容,他一下子变得苍老了,苍老得让人心生隐痛。面容憔悴的他站在指挥台上,挥棒击拍,乐起音落,与即将分别的柏林爱乐乐团配合得愈加默契。但他的面容、他的侧影,却形销骨立,难掩倦色。据说他大病初愈之后携柏林爱乐去日本演出时,体重下降了12公斤,全凭一个医疗小组日夜照料,也凭着他的顽强意志,才完成了演出任务。
曾经不太喜欢阿巴多的指挥风格,总觉得流畅有余,深邃不足,既无其前辈托斯卡尼尼、朱里尼的张力和深度,也缺乏他的晚辈穆蒂的色彩和戏剧性。然而,看完影碟,我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位被意大利媒体誉为“天使长”的指挥家,开始产生了敬意。因为,他与病魔搏斗的勇气固然令人敬佩,更重要的是他始终在与自己的心魔抗衡。须知,卡拉扬留给他的,不单是世界第一乐团统帅的无上荣耀,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足以压垮他的艺术遗产。他始终在努力走出卡拉扬时代的阴影。也许,在与柏林爱乐分手之际,他可以坦然无悔。就来听听“贝二”、“贝五”吧,它们已完全不同于卡拉扬时代的华丽丰润,而趋向简洁、朴实,别有一番大巧若拙的境界;同时融入了指挥家与死神抗争之后对人生的真切感悟。
小泽征尔的老师、大指挥家明希说过:“你有很多的理由感到不安。是你把鲜活的生命注入总谱:是你,并且只能由你使它被人听懂,把被掩盖起来的珠宝以最好的角度放在阳光下面。”为让芸芸众生感受古典音乐的瑰丽神奇,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注入的是自己的心血和激情,有时候还可能以生命为代价。弗里切依临终前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在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中抒发的是对生命的无限感慨和依恋;辛诺波利猝然倒在指挥台上,未能完成他的《阿依达》;巴克豪斯强忍心脏病发作的剧痛,坚持弹完他的天鹅绝唱——舒伯特的《降A大调即兴曲》。这些,昭示给我们的不但是美的音乐,更是艺术与人生的血肉相连。
1700多年前,“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临刑前抚琴一曲,弹罢长叹:《广陵散》从此绝响矣。感谢现代高科技音像技术,让我们能够聆赏弗里切依、辛诺波利、巴克豪斯,还有阿巴多这些伟大音乐家生命中最珍贵的乐章。我们的人生也将因为他们的音乐而升华。